Go to header Go to main content Go to footer

华邑:IHG与中国35年友谊的肺腑之言

2019年金秋,随着三响钟声和一声嘹亮的“掌灯”的话音,200位贵宾在一组唐代宫廷仕女和士兵装扮的阵列的引领下,沿御道中段徐徐前行。以古老的入城仪式,向西安这座见证了十三朝兴衰的古都致敬。

 

图片

 

入城仪式进行的同时,位于西安古城墙正南侧的永宁门早已被复古的灯笼和新式的灯光系统共同点亮,一座巨大的舞台就着古城墙舒展,加之环绕舞台排布的舞台照明和200个观众席,俨然一座露天剧院。还原大唐盛况的恢弘剧目《梦长安》就在此启幕上演,引领200位贵宾展开一场回溯十三朝古都旅程。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开场前的华邑酒店品牌新酒店签约仪式。在这个强势崛起的豪华酒店界新秀的签约仪式上,并无人掏出签字笔,而是用玉玺盖章,充分展现这个酒店品牌的“中国特质

 

图片

 

7年前的2012年,英国血统的洲际酒店集团IHG,在同样恢弘古典的北京太庙,亦举行了一场充分致敬中国文化的盛典。现场以中国传统表演和中式宴会,向来宾传达IHG的最新意图——以一个国际酒店集团的视角、根据中国消费者习惯打造一个全新豪华酒店品牌,呈现中华待客之道的艺术。这一构想在7年前引来了不少质疑和侧目,但始终在中国酒店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先驱者角色的IHG却志在必得。

 

图片

▲ 洲际旗下的假日品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率先进入中国市场,凭借丽都饭店,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国际酒店的先驱,并在中国开创了综合体酒店概念之先河。

 

华邑(“华”代表华夏、“邑”意为菁英聚集之地)这个由IHG为中国量身定制的豪华酒店品牌,究竟有无到位地演绎中华待客之道、在过去的7年又有了怎样的成长、其未来又将有何等发展和革新?我们谨以下文对其进行立体探究。

 

 

I

孕育

 

洲际为其缔造的“中国特色”酒店品牌华邑打造了这样一个Logo:两扇徐徐开启的中式大门,静候宾客盈门而入,探究中华待客之道的热情、内敛与周到。除了殷勤好客外,这个Logo还蕴含了第二层意思——中国传统章印,表达其力图成为中国多元文化和美学的传播使者。

 

图片

 

没有人会怀疑IHG缔造新品牌的决心和实力,但国际品牌究竟能多深入地解读中华待客之道,如何避免荒腔走板俨然成为了关键。为此,IHG在提出为中国定制酒店品牌构想的同时,由时任IHG大中华区CEO柏思远( Keith Barr)率队,对中国8座城市的精英阶层进行深度采访,了解他们的社交习性与需求,并结合IHG自己的呈现方式,形成了一套很中国又很国际的酒店营造体系:

 

图片

 

当宾客抵达酒店时,迎面而来的是身着前上海滩首席设计师定制制服、以传统的万福礼致意的欢迎大使。

 

图片

 

前厅特别辟出了包厢式的VIP接待室,可以让宾客落座其中的茶席或长榻,在私密又可见的空间里边饮茶点边办理入住手续。这样的到达体验充分回应中国客人对隐私和尊崇感的关注。

 

图片

 

在设计风格上,华邑并未照搬中式传统风格或生硬地将中国元素植入西式酒店版式,而是以极尽温婉柔和的手法,营造出一处处抽象表现中式建筑精髓、文化神韵的当代派空间。将中式美学的含蓄与谦卑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如下这些空间设置基本成为了华邑的IP:

 

图片

▲ 华邑热衷运用中国园林中惯用的松、竹等植物,将大堂变身为都市中的世外桃源,让宾客在抵店时与自然自由互动,在放松身心、卸除旅途倦意的同时,亦领略中式园林的巧思与禅意。

 

图片

▲ 华邑把客房浴室处理成宁静、通透、灵动的度假风格,有效卸除疲惫和提升愉悦感。华邑还擅于借助备品展现其走心——选取崇尚天然的护理品牌Essential Elements洗护系列,备品包装采用降解材质、贴心地增配了其他酒店罕见的洁面乳。

 

对于极度重视美食和相聚的中华民族,我们很难辨清究竟美食促成了相聚,还是相聚成就了美食。但华邑的创作团队在经过8城采访后得出,无论家庭、商务还是庆祝,美食是中国人无比重视、也是极为理想的沟通媒介。在这一基础上,华邑又有了如下创作:

 

 

图片

▲ 专注于中国人所专注的华邑在餐饮方面创建无数,上图为华邑的招牌菜肴——日和酱焗小青龙、糟香醉蟹,出自秋冬时令菜单。华邑每年会携手来自东南西北的各路美食大家,发布两版时令菜单,各酒店还会依据当地特色融入本地食材或烹饪手法。处处平衡了中国传统、地域特色和国际潮流。

 

华邑特设了餐饮管家一职,根据宾客需求度身定制从打点场地、制定菜单、招呼客人在内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围绕食与聚展开的体验。

 

图片

 

 

华邑还周全考量了中国人商务宴请和私人聚会的方方面面,例如商务宴请融合了洽谈、饭局、酒局。华邑以此为灵感,革命性地打破了行政廊、会议室和餐厅包厢间的壁垒,形成了华邑独创的概念空间——聚膳邑,完美延伸了餐前餐后的体验,免去了转场的周折,大大优化提升了食与聚的效率、私密性和愉悦感,也革新诠释了食与聚的真谛。

 

图片

 

西式酒店都少不了咖啡馆或酒廊的配置,而为中国市场度身定制的华邑以中式茶馆为原型,创作出融合了中式茶文化和中国会客之道的举茗邑。

 

图片

 

宾客可以在举茗邑中欣赏丰富的茶器和茶饼藏品,在古筝、扬琴等中国古典乐器的助兴下,欣赏茶艺师制茶的过程,为中国的茶馆文化带来了新生。

 

 

图片

 

显然没有比面食更能代表中华美食之多元、之温情、之治愈,为此,华邑在每家分号的全日制餐饮空间“鲜艳全日餐厅”内特辟了面档——,现场制作手工面条、米粉、饺子、馄饨、招牌的香辣牛展面等风味小吃。

 

图片图片

 

不过,更大的魅力在于其竭力呈现的在地特质(例如,海南的华邑供应海南特色的抱罗粉和后安粉)和深夜食堂概念。这一运营至凌晨的餐饮概念充分顾及了中国人崇尚的宵夜文化,也为错过晚餐、或刚下酒局的宾客提供暖胃的良机。相比国际酒店惯常的24小时送餐服务,华邑的面档概念显然关怀十足。充分展现了华邑的功力与魅力。

 

图片

 

随着2015年首批华邑酒店的启幕和运营,IHG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调研和测试,以对这个年轻、中国、又国际的酒店品牌进行优化。在不断优化其内核的同时,华邑也与外界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互联和跨界:

 

图片

 

2017年,华邑与《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主创团队展开合作,在对纪录片中的味觉进行再探索的同时,也联手各华邑酒店分号的餐饮团队推出定制菜单,对中华美食文化进行更深度探究、亦与待客之道进行了更美妙的联结。

 

华邑还邀请昆曲王子张军,既弘扬中国国粹,也对逝去的中华待客之道(中国古时曾盛行,主人为迎客而请出表演者于私家园林中的戏台上演绎昆曲)予以活化。这些无不对“中华待客之道的艺术”予以了更深入立体的表达,也借待客之名对中国美学进行了积极传播。

 

 

 

II

华邑之作

 

2017

厦门

 

图片

 

华邑位于厦门的分号的建筑物以白鹭为创作灵感,以此致敬厦门“鹭岛”的别称,亦呼应其周围的海上花园胜景。

 

图片

图片

 

中国美学在酒店内部得到了轻快且动人的舒展——以各种抽象演绎水与岛场景折射本地地貌、将卷轴画变身飞舞于大堂上空的装置艺术、将全日餐厅中的面档装扮成朴实的海滨小铺......

 

图片

 

 

2019

西安·中晶华邑

 

今夏全新揭幕的西安中晶分号,堪称华邑的2.0产物,其对现代中国风的演绎较上一代产品有着更流畅也更鲜明的表达。酒店户外部分运用映射池、古松、墙体营造的园林影射古都城池的华美、繁荣与恢弘。

 

图片

图片

 

酒店在承袭中式园林风格的同时,也对照壁格局、松、竹、水元素进行了革新演绎。 其精妙绝伦的空间戏法为宾客营造了一派曲径通幽、典雅庄严的旅居盛宴。

 

图片

 

在客房空间的营造上,也运用了更柔和的色调和更多空间留白,烘托空间本身的美感,也让中式元素的呈现更生动精彩。

 

图片

 

整个居室试图用极为宁静、含蓄的表象,平衡空间中动与静、中与西、古与今的递进与冲突。

 

图片

 

 

2020

西安·唐华华邑

 

上世纪80年代落成揭幕的唐华宾馆是中国著名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女士的经典之作,以仿唐建筑和复古中式园林的美妙交融,并紧邻大雁塔而居,是众多国际贵宾探访十三朝古都的不二“行宫”。

 

图片图片

 

这一充满中式美学、并具有特殊积淀的传奇酒店,俨然是变身为华邑酒店的完美原材。在这场空前改造中,酒店的殿宇式建筑结构被进一步突出,而当代酒店美学的融入如有神助,原建筑精髓与当代理念的介入浑然天成。

 

图片

 

华邑招牌的温室大堂酒廊也在挺立圆柱、灯笼式照明和户外观景平台的掩映下有了独到的解读。

 

图片

 

极力展现层次感和对称感的客房紧紧抓住了旧时殿宇深邃、匀称的神韵和特质。宫灯式照明和精美的刺绣更将古都昔日的华美与繁荣刻画得入木三分。

 

图片

图片


身处带有红柱、吊梁和精美栏杆的阳台上,颇有身处昔日殿宇、君临天下的威严感。

 

图片

 

 

III

华邑 · 明日

 

南京的华邑酒店也预计于不久的将来揭幕,由此,华邑的运营数量有望很快达到10家。加之传奇的唐华宾馆即将在2020年迎来重生,由国际酒店巨头IHG为中国市场度身定制的酒店品牌华邑也将驶入全新征程。

 

图片

 

我们期待这个响应了中国式社交和旅居需求、展现了中国往昔和当下的美学和设计、弘扬了中国文化精髓和待客艺术的酒店品牌,想必会随着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和鉴赏理念的革新,进驻更多的目的地、影响更多人的旅居和社交方式、同时令中华待客之道的艺术为更多世人所体会。

 

Good night, Mrs. Hotel